2025年7月18日,美国移民局(USCIS)正式宣布2026财年H-1B工作签证的名额已全部用尽,这也意味着本年度的抽签流程正式落幕,不再举行第二轮补抽。这场每年数十万人参与的“海底捞式”签证博弈,结果再次印证了其不确定性与激烈竞争的现实——约七成申请人铩羽而归。
一、H-1B中签率提升有限,身份危机依旧严峻
根据移民局公布的官方数据,2026财年H-1B签证在实行“以受益人为中心”(Beneficiary-Centric Selection)新规后,虽然有效防止了重复注册行为,使得中签率从上一财年的28.7%略微提升至34.9%,但整体成功率依然不容乐观,70%左右的申请人未能中签,身份前景堪忧。对于已经在美完成学业、持F-1/OPT签证的留学生而言,H-1B签证几乎成为维持合法居留与就业身份的唯一通道,而一旦抽签失败,后续的身份安排、雇主留用等都将面临极大挑战。
二、中国籍申请者中签率偏低,留学生面临更大压力
从美国移民局历年披露的注册数据来看,中国籍申请者的中签率更是低于平均值,仅为11.7%。一方面是整体申请数量庞大,竞争激烈;另一方面则是部分行业或专业的岗位匹配度不高,使得中国留学生在H-1B体系中更显被动。对于这类高学历人才而言,如何尽快寻求更稳定、可预期的移民路径,已经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三、EB-5新政:稳定、快捷的身份替代方案
与H-1B的高失败率与强依赖性相比,当前备受关注的EB-5投资移民新政,正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及其家庭的替代选择。2022年3月,美国国会通过《EB-5改革与诚信法案》,对EB-5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,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1、绿卡“预留配额”:缩短排期等待
新政实施后,美国政府每年在EB-5总配额中为乡村区域、基础设施项目等类别预留32%的绿卡名额。申请人如选择符合预留条件的项目,可优先获得审批,避开长期排期积压,与旧政下动辄7至8年的漫长等待形成鲜明对比。据环球出国数据显示,自新政落地以来,已有超过1500组家庭完成EB-5新政申请,其中超300组家庭已在6至9个月内收到I-526E移民申请的成功批复,充分体现了新政的执行效率。
2、 “双递交”机制:解决留学生身份断档问题
EB-5新政下,凡是在美国境内持有效非移民身份(如F-1、OPT、B1/B2等)的申请人,可在提交I-526E移民申请的同时,同步递交I-485身份调整、I-765工卡申请及I-131回美纸申请。这一机制被称为“Concurrent Filing(双递交)”。递交后申请人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合法身份维持,并在3至6个月内取得“Combo Card”(工卡+回美纸),实现自由就业和合法出入境。该政策尤其适用于未中H-1B的留学生群体,不仅免除对雇主的依赖,还可规避签证过期带来的身份失效风险。
每年一度的H-1B抽签,不仅成为技术类留学生的“独木桥”,也日益显露其制度上的不稳定性与博弈性。在中签率长期处于低位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审慎评估“移民路径”的安全性与确定性。相比之下,EB-5新政以其明确的审批逻辑、优先的配额机制及人性化的双递交通道,正在成为稳健且高效的身份解决方案。对于期望在美国长期发展、实现自由就业与家庭安置的中国申请者而言,及时认清H-1B的结构性瓶颈、及早规划投资移民通道,不仅是身份转型的关键,更是未来生活质量的保障。